您好,欢迎访问中欧体育官网!
10年专注环保设备研发制造 环保设备系统设计\制作\安装一条龙服务
全国咨询热线:400-123-4567
当前位置: 中欧体育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中欧体育加强生态环保报道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admin 时间:2024-04-07 21:58:22 点击:

  中欧体育摘要:加强对国际生态文明的报道,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全面系统报道国际生态环保新闻十分有必要。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生态环保报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系统全面报道国际生态环保新闻的路径:在栏目设置上,分门别类,设置多元,体现出广度;在专题呈现上,向纵深开掘,通过深度调研,全面反映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全貌。

  新闻是对时代的记录。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关乎人类未来。报道生态文明建设,记录生态文明进展,是当代媒体的应有之义与时代使命。加强国际生态环保新闻报道,是报道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是顺应新形势发展的适时之举。

  生态环保新闻已成为国际舆论场的一个重要话题。加强国际生态环保新闻报道,对引领舆论,掌握国际生态环保场话语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国际生态环保新闻报道中欧体育,也是引领国内生态环保舆论,且满足国内受众对国际生态环保信息需求的必要之举。

  生态环保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中也关系国际政治的博弈。生态环保牵涉各国的利益与合作,也牵涉各国的分歧和斗争,生态环保新闻报道既是各国生态环保合作的舆论推动力量,也是各国生态环保利益斗争的舆论手段,这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和日本核废水排放事件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人类共同的严峻挑战。气候变化关系到全人类利益,人类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是利益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自20世纪末以来,各国通过协商分别制定和发表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等众多协定和宣言,规定了各国二氧化碳的责任和义务。鉴于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最多,有关协定规定,发达国家要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技术和支付资金中欧体育,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欧体育,也是世界上二氧化碳主要排放国家之一,中国已承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

  根据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实际情况和中国所承担的责任义务,中国媒体在气候变化报道中所坚持的原则和立场是:宣扬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和主张,报道中国政府节能减排所采取的积极措施,报道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对话与合作,报道各国所采取的节能减排措施、环保科技技术、产业结构调整等。与此同时,对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待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消极做法进行批评性报道,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移和资金支付进行监督性报道。

  2011年,在大地震和海啸影响下,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至3号机组堆芯熔毁。截至今年3月,核电站内已积累125万吨核污染水,包括为冷却熔毁堆芯而注入的水和周边不断汇入的地下水、雨水,且水量仍在增加。

  日本政府不顾国内外质疑和批评,今年4月决定自2023年起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经过滤和稀释后排入大海。这一过程预计将持续20年至30年,直至核电站报废完成。核污水排放入海,将对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产生深远影响。日本核污水排放入海决定,遭到全世界国家的反对和谴责。

  作为受害者,中国自然反对日本向大海排放核污水。鉴于日本近年来的行为,中国在反击日本攻击同时,日本核污水排放入海事件自然成为中国媒体对日舆论斗争的有效手段。

  迄今为止,中国媒体对日本核污水排放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了报道:宣扬中国反对日本核污水排放的立场;借嘴说话,通过采访国际科学家、生态环境保护者,揭露日本核污水排放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巨大危害;报道世界各国抨击日本为一己之私的损人行为;韩国、朝鲜离日本最近,也是最大受害者,报道韩国、朝鲜反对和谴责日本核污水排放的官方立场和民间声音。中国媒体的报道,传播了世界反对日本核污水排放入海的声音,有效引导了世界舆论,同时也成为近期中国对日本进行舆论斗争的有效手段。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型文明,在21世纪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深刻变化,但很遗憾,中国媒体目前对国际生态环保新闻的报道,与生态文明的时代要求严重不适应。目前,国内媒体对国际生态环保新闻的报道,存在认识不足、发稿量偏少、报道零碎、面偏窄、深度不够等问题。零碎的国际生态环保新闻报道无法反映国际生态文明建设全貌,无法反映国际生态环保形势,也无法掌握国际生态环保舆论场话语权。零碎的国际生态环保新闻报道也无法满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无法满足国内读者渴望了解国外生态环保信息的需求。

  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国际生态环保新闻报道要大大拓宽报道面,增加发稿量,提高信息量,增强生态文明报道的规模和影响力。

  法新社、、路透社3家世界性通讯社对生态环保新闻的报道不仅发稿量有规模,报道内容也丰富。笔者今年9月12日至19日对法新社、、路透社3家通讯社生态环保新闻的发稿量作了一次统计,发现3家通讯社这8天生态环保新闻的发稿量少的一天有5条,多的一天达15条。而反观新华社对国际生态环保新闻的报道,这8天平均发稿量不到2条。

  除了主动报道生态灾难、重要生态环保国际会议及重要国际环保生态外,中国媒体一般很少主动报道国际生态环保新闻。为了配合国内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媒体偶尔会报道国际上生态文明建设中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如为配合我国实行塑料购物袋限禁政策,新华社国际部策划过专题报道,组织国外分社记者撰写了《购物袋唤醒韩国人环保意识》《塑料购物袋为何全球失宠?》《欧盟积极治理“白色污染”》《美国城市开始对塑料袋说“不”》等稿件,收到较好社会效果。

  对国际上某些行业,如汽车行业的节能环保措施,也进行了专题策划,播发的稿件《德国车市小型汽车受追捧》《意大利:小型汽车受青睐是主流》《奥地利消费者购买节油环保的小汽车》等受到读者欢迎;另外,就国内关注的热点环保问题,如教科书循环使用问题也进行过联动报道,受到用户好评。

  但整体而言,国际生态环保日常报道,存在发稿量偏少问题,报道不全面、不充分,缺乏系统性,整体报道显得零碎和单薄。零碎的生态环保新闻报道,既无法反映国际生态文明建设全貌,中国在国际生态环保新闻领域的影响力也无从谈起。

  根据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以及国际生态环保新闻资源的丰富性特点,我国应大力加强国际生态环保新闻报道,拓展国际生态环保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增加发稿量,形成报道规模和声势,这有利于我国生态环保建设,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生态环保舆论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为了反映国际生态文明建设全貌,全面系统报道国际生态环保新闻十分必要。在栏目设置上,要达到分门别类报道国际生态环保新闻的目的。通过多元的栏目设置,生态环保新闻报道体现出广度,同时又向深度开掘,通过专题方式深度分析,从而实现反映国际生态文明建设全貌目的。

  生态文明是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的一次广泛变革,涉及经济、科技、文化、政治、外交等各领域,如果媒体全面报道国际生态环保新闻,可设以下栏目进行报道:《生态·经济》——报道各国生态环保经济政策、环保产业发展;《生态·技术》——报道各国生态环保科技发明创造和环保产业的技术进步;《生态·环保》——报道各国对大气、河流、草植被及动物多样性的保护;《生态·碳中和》——报道各国为防止气候变暖,实现碳中和出台的各项政策及为实现碳中和而实施的产业转型;《生态·危机》——报道气候变暖、物种灭绝、河流枯竭、土地退化、森林草地破坏、粮食危机等事件;《生态·突发事件》——报道地震、洪水、火灾、等突发事件及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节日》——关注世界地球日、世界湿地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世界动物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等生态环保日;《生态·政治》——反映联合国、国际区域组织、各国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协会出台的各项生态环保倡议、规划和政策,各国生态环保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生态·文化》——报道各国的生态环保电影、演出,时尚界的环保倡议行动,生态旅游,学校的环保教育及公众衣食住行等方面节约资源的环保生活;《生态·人物》——报道政界、企业界、科技界、文化界等领域著名人物对生态环保的倡导、建议及身体力行。

  生态环保新闻适合全媒体报道。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外,音频、视频和动漫等形式报道,对提高生态环保的影响力大有裨益。要善于创新融合新媒体报道形式和手段,提高生态环境新闻报道传播效果。

  国际生态环保新闻报道忌生硬晦涩难懂。要从小处入手,善于讲故事,用讲故事的形式,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增加生态环保新闻报道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搞好生态环保新闻深度报道,加强调研是基础,及时发现苗头性、趋势性、全局性问题是关键。须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调研:

  绿色能源。能源是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就绿色能源家族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天然气地热能等进行专题调研。

  “低碳社会”的建设。我国正在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西方国家建设“低碳社会”的经验对我国大有禆益,需大力加强对西方国家建设

  对人类和自然带来深远影响的全局性生态问题。全局性的生态问题对自然界和人类都带来根本性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即为一例。全球气候变暖可造成海平面上升,影响全球动植物分布,给人类粮食及工农业生产带来重大变化,以及给人类健康带来深远影响等,可就气候变暖带来的系列问题进行深入调研。

  全球性和地区性热点生态环保问题。节能减排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生态环保问题。发达国家已基本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众多发展中国家也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碳达峰和碳中和将对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深刻变化,对二氧化碳的排放和交易带来深远影响。可就此类热点生态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或约请有关分社记者撰写深度报道。

  生态环境变化对世界政治和军事带来的影响。欧盟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曾说,气候变暖对全球安全带来威胁,给世界地缘政治影响带来深远影响,应对气候变暖应成为欧盟对外政策的核心。英国国防大臣也说,气候变暖正迫使英国军队改变军事战略和军事装备。可就生态环境变化对世界政治和军事带来的深远影响进行专题调研和报道。

  摘要:加强对国际生态文明的报道,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全面系统报道国际生态环保新闻十分有必要。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生态环保报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系统全面报道国际生态环保新闻的路径:在栏目设置上,分门别类,设置多元,体现出广度;在专题呈现上,向纵深开掘,通过深度调研,全面反映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全貌。

  新闻是对时代的记录。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关乎人类未来。报道生态文明建设,记录生态文明进展,是当代媒体的应有之义与时代使命。加强国际生态环保新闻报道,是报道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是顺应新形势发展的适时之举。

  生态环保新闻已成为国际舆论场的一个重要话题。加强国际生态环保新闻报道,对引领舆论,掌握国际生态环保场话语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国际生态环保新闻报道,也是引领国内生态环保舆论,且满足国内受众对国际生态环保信息需求的必要之举。

  生态环保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中也关系国际政治的博弈。生态环保牵涉各国的利益与合作,也牵涉各国的分歧和斗争,生态环保新闻报道既是各国生态环保合作的舆论推动力量,也是各国生态环保利益斗争的舆论手段,这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和日本核废水排放事件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人类共同的严峻挑战。气候变化关系到全人类利益,人类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是利益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自20世纪末以来,各国通过协商分别制定和发表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等众多协定和宣言,规定了各国二氧化碳的责任和义务。鉴于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最多,有关协定规定,发达国家要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技术和支付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二氧化碳主要排放国家之一,中国已承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

  根据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实际情况和中国所承担的责任义务,中国媒体在气候变化报道中所坚持的原则和立场是:宣扬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和主张,报道中国政府节能减排所采取的积极措施,报道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对话与合作,报道各国所采取的节能减排措施、环保科技技术、产业结构调整等。与此同时,对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待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消极做法进行批评性报道,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移和资金支付进行监督性报道。

  2011年,在大地震和海啸影响下,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至3号机组堆芯熔毁。截至今年3月,核电站内已积累125万吨核污染水,包括为冷却熔毁堆芯而注入的水和周边不断汇入的地下水、雨水,且水量仍在增加。

  日本政府不顾国内外质疑和批评,今年4月决定自2023年起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经过滤和稀释后排入大海。这一过程预计将持续20年至30年,直至核电站报废完成。核污水排放入海,将对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产生深远影响。日本核污水排放入海决定,遭到全世界国家的反对和谴责。

  作为受害者,中国自然反对日本向大海排放核污水。鉴于日本近年来的行为,中国在反击日本攻击同时,日本核污水排放入海事件自然成为中国媒体对日舆论斗争的有效手段。

  迄今为止,中国媒体对日本核污水排放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了报道:宣扬中国反对日本核污水排放的立场;借嘴说话,通过采访国际科学家、生态环境保护者,揭露日本核污水排放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巨大危害;报道世界各国抨击日本为一己之私的损人行为;韩国、朝鲜离日本最近,也是最大受害者,报道韩国、朝鲜反对和谴责日本核污水排放的官方立场和民间声音。中国媒体的报道,传播了世界反对日本核污水排放入海的声音,有效引导了世界舆论,同时也成为近期中国对日本进行舆论斗争的有效手段。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型文明,在21世纪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深刻变化,但很遗憾,中国媒体目前对国际生态环保新闻的报道,与生态文明的时代要求严重不适应。目前,国内媒体对国际生态环保新闻的报道,存在认识不足、发稿量偏少、报道零碎、面偏窄、深度不够等问题。零碎的国际生态环保新闻报道无法反映国际生态文明建设全貌,无法反映国际生态环保形势,也无法掌握国际生态环保舆论场话语权。零碎的国际生态环保新闻报道也无法满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无法满足国内读者渴望了解国外生态环保信息的需求。

  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国际生态环保新闻报道要大大拓宽报道面,增加发稿量,提高信息量,增强生态文明报道的规模和影响力。

  法新社、、路透社3家世界性通讯社对生态环保新闻的报道不仅发稿量有规模,报道内容也丰富。笔者今年9月12日至19日对法新社、、路透社3家通讯社生态环保新闻的发稿量作了一次统计,发现3家通讯社这8天生态环保新闻的发稿量少的一天有5条,多的一天达15条。而反观新华社对国际生态环保新闻的报道,这8天平均发稿量不到2条。

  除了主动报道生态灾难、重要生态环保国际会议及重要国际环保生态外,中国媒体一般很少主动报道国际生态环保新闻。为了配合国内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媒体偶尔会报道国际上生态文明建设中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如为配合我国实行塑料购物袋限禁政策,新华社国际部策划过专题报道,组织国外分社记者撰写了《购物袋唤醒韩国人环保意识》《塑料购物袋为何全球失宠?》《欧盟积极治理“白色污染”》《美国城市开始对塑料袋说“不”》等稿件,收到较好社会效果。

  对国际上某些行业,如汽车行业的节能环保措施,也进行了专题策划,播发的稿件《德国车市小型汽车受追捧》《意大利:小型汽车受青睐是主流》《奥地利消费者购买节油环保的小汽车》等受到读者欢迎;另外,就国内关注的热点环保问题,如教科书循环使用问题也进行过联动报道,受到用户好评。

  但整体而言,国际生态环保日常报道,存在发稿量偏少问题,报道不全面中欧体育、不充分,缺乏系统性,整体报道显得零碎和单薄。零碎的生态环保新闻报道,既无法反映国际生态文明建设全貌,中国在国际生态环保新闻领域的影响力也无从谈起。

  根据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以及国际生态环保新闻资源的丰富性特点,我国应大力加强国际生态环保新闻报道,拓展国际生态环保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增加发稿量,形成报道规模和声势,这有利于我国生态环保建设,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生态环保舆论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为了反映国际生态文明建设全貌,全面系统报道国际生态环保新闻十分必要。在栏目设置上,要达到分门别类报道国际生态环保新闻的目的。通过多元的栏目设置,生态环保新闻报道体现出广度,同时又向深度开掘,通过专题方式深度分析,从而实现反映国际生态文明建设全貌目的。

  生态文明是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的一次广泛变革,涉及经济、科技、文化、政治、外交等各领域,如果媒体全面报道国际生态环保新闻,可设以下栏目进行报道:《生态·经济》——报道各国生态环保经济政策、环保产业发展;《生态·技术》——报道各国生态环保科技发明创造和环保产业的技术进步;《生态·环保》——报道各国对大气、河流、草植被及动物多样性的保护;《生态·碳中和》——报道各国为防止气候变暖,实现碳中和出台的各项政策及为实现碳中和而实施的产业转型;《生态·危机》——报道气候变暖、物种灭绝、河流枯竭、土地退化、森林草地破坏、粮食危机等事件;《生态·突发事件》——报道地震、洪水、火灾、等突发事件及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节日》——关注世界地球日、世界湿地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世界动物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等生态环保日;《生态·政治》——反映联合国、国际区域组织、各国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协会出台的各项生态环保倡议、规划和政策,各国生态环保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生态·文化》——报道各国的生态环保电影、演出,时尚界的环保倡议行动,生态旅游,学校的环保教育及公众衣食住行等方面节约资源的环保生活;《生态·人物》——报道政界、企业界、科技界、文化界等领域著名人物对生态环保的倡导、建议及身体力行。

  生态环保新闻适合全媒体报道。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外,音频、视频和动漫等形式报道,对提高生态环保的影响力大有裨益。要善于创新融合新媒体报道形式和手段中欧体育,提高生态环境新闻报道传播效果。

  国际生态环保新闻报道忌生硬晦涩难懂。要从小处入手,善于讲故事,用讲故事的形式,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增加生态环保新闻报道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搞好生态环保新闻深度报道,加强调研是基础,及时发现苗头性、趋势性、全局性问题是关键。须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调研:

  绿色能源。能源是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就绿色能源家族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天然气地热能等进行专题调研。

  “低碳社会”的建设。我国正在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西方国家建设“低碳社会”的经验对我国大有禆益,需大力加强对西方国家建设

  对人类和自然带来深远影响的全局性生态问题。全局性的生态问题对自然界和人类都带来根本性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即为一例。全球气候变暖可造成海平面上升,影响全球动植物分布,给人类粮食及工农业生产带来重大变化,以及给人类健康带来深远影响等,可就气候变暖带来的系列问题进行深入调研。

  全球性和地区性热点生态环保问题。节能减排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生态环保问题。发达国家已基本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众多发展中国家也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碳达峰和碳中和将对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深刻变化,对二氧化碳的排放和交易带来深远影响。可就此类热点生态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或约请有关分社记者撰写深度报道。

  生态环境变化对世界政治和军事带来的影响。欧盟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曾说,气候变暖对全球安全带来威胁,给世界地缘政治影响带来深远影响,应对气候变暖应成为欧盟对外政策的核心。英国国防大臣也说,气候变暖正迫使英国军队改变军事战略和军事装备。可就生态环境变化对世界政治和军事带来的深远影响进行专题调研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