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欧体育官网!
10年专注环保设备研发制造 环保设备系统设计\制作\安装一条龙服务
全国咨询热线:400-123-4567
当前位置: 中欧体育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关注环境报道中欧体育

作者:admin 时间:2023-07-29 05:24:14 点击:

  中欧体育治理环境污染和发展生态建设是新世纪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新闻传媒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肩负着光荣使命。这是因为,新闻报道所提供的大量破坏生态环境的触目惊心的事实,对于政府、企业和人民群众有着强烈的警示作用。所以朱基在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指出,要把公众和新闻媒介参与环境监督,作为加强环保工作的重要手段。环保部门要坚持搞生态环境警示录,向世人发出警告,唤起大家注意。要敢于揭露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只报喜不报忧。对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要公开曝光,依法严惩。广大群众和各类媒体不仅要监督环境问题,而且要监督环保部门的工作。新闻舆论监督对环保工作的巨大作用。

  近年来,我国明显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1998-2002年全国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达到4900亿元,相当于1949-1997年投资总额的1.7倍。从总体上看,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恶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令人震惊。全国大气污染排放总量多年处于较高水平,酸雨面积已占全国面积1/3。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8%。全国沙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8.2%,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达到4亿。我国沙尘暴发生的次数日趋增多,20世纪50年代全国共发生过5次,60年代为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至2002年已达23次。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发展经济要坚持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新闻传媒对破坏生态环境现象的揭露与批评,丝毫不能松懈。时刻牢记自己在环境保护中的警示作用,是新闻传媒的社会责任,坚持揭露批评,是实施警示作用的基本手段。

  环境报道不能局限于一般化的揭露批评,应该有新的思路,有新的探索。这个想法,来自去年我和我所主持的课题组成员(课题名称为新闻传播与生态环境保护)对内蒙古伊克昭盟达拉特旗恩格贝生态示范区的调查考察。

  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处于我国沙漠之一库布齐沙漠腹地,北临河套平原,南靠鄂尔多斯高原。弥天狂沙,日夜不断地以每年1万亩的速度向黄河进逼。遇有大雨,则浊浪排空。1989年一夜大雨,洪水冲出一道长2500米、宽百余米、深20多米的沟壑。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王明海率领一批治沙勇士奋斗13年,完成9大治沙工程,在示范区栽植乔木300万株,沙柳、杨柴、柠条等灌木300多万株,引洪开发造田10000亩,种植甘草、葫芦等经济作物1000多亩,种植优良牧草近10000亩,还建起花圃100亩,葡萄园80亩,育苗基地250亩,草籽基地300亩,初步治理面积达10万亩,恢复牧场80余万亩。笔者看到高大的白杨树掩映下的沙漠湖泊(实际是水库)上汽艇飞渡,人们在湖边帐篷里品尝甘甜的西瓜,真不敢相信过去这里是一座又一座寸草难长的沙丘。

  陪同我们调查的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局和达拉特旗环保局的同志告诉我们,恩格贝生态示范区能有今天,离不开新闻传媒的支持。我们在鄂尔多斯市环保局召开的座谈会上也听到了这样的意见:恩格贝是在新闻传媒连续十几年的鼓舞下坚持下来,成长起来的。事后我们收集到的大量报道和从网上检索到的关于恩格贝的资料同样证实了这一点。比如:

  新华社记者和人民日报记者合写的报道:淡泊名利写绿洲--记再造秀美山川的模范实践者王明海;

  内蒙古日报记者的报道:给库布齐绣上绿腰带--记恩格贝生态示范区主任王明海和他的战友们。

  至于鄂尔多斯报等当地报纸和从中央到地方的环境专业报刊对恩格贝的报道,更是不胜枚举了。

  其一,环境报道除了以无情的揭露与抨击来显示其警示唤醒功能外,还应该通过热情洋溢的赞扬,给那些默默无闻地在环保一线奋斗的勇士以支持和鼓励。那些表扬的、正面的和典型的报道,对同恶劣环境浴血拼搏的勇士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新闻工作者的笔墨,给某些实际上是庸庸碌碌的官员似乎太多了,而给那些日日夜夜在极其险恶的生存环境下无私奉献的民众实在太少了。

  其二,环境报道常常停留在干巴巴的数字堆积上和事例罗列上的现象必须克服。应该像人民日报、新华社、内蒙古日报报道恩格贝示范区及王明海的稿件那样,充满着生动的事例、细腻的思想过程及动情的事态变动描写。多一些对于环保和生态建设一线工作者的热情的典型报道,多一些细致的生动的人物通讯,可能是环境报道向前走一步的有益思路。

  环境治理是一项投入大、见效慢的事业。当初,王明海作为生产软黄金的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副总裁,是冲着种草养山羊、寻找充足的生产原料羊绒来到恩格贝的。公司先后投入600万元,效益只是黄沙里初见点点的嫩绿。于是,公司决策层决定撤出恩格贝,而王明海却痴迷沙漠,留在了恩格贝。如今,13年过去了。王明海和他的战友们把恩格贝办成了沙产业。他们在治理好的沙地里不仅种粮食、蔬菜、沙生药材,而且还种植各种花卉。他们利用拦蓄山洪而成的总蓄水量达300多万立方米的4个大水库,不仅为治沙提供水源,而且还发展了渔业。他们饲养了200多只鸵鸟和47只孔雀。在这里,1枚鸵鸟蛋就可以卖到300元。恩格贝有沙、有林、有水、有动物,还组建了旅游公司,每年接待游客上万名。恩格贝沙漠动植物园正在筹建。办在恩格贝的中华绒山羊发展研究中心已成功繁育出大批优质山羊。出绒量由原来每只一年200克提高到500克。恩格贝现有优质绒山羊2000多只,每年创造价值近百万元。沙漠里最缺的是水,但恩格贝示范区却有一座年产7000吨的沙漠矿泉水厂。恩格贝已被注册为羊绒、玻璃、陶瓷、旅游等一些行业产品的商标。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10家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同恩格贝合作,进行农牧业项目的开发研究。日本一家电子和汽车公司,最近表示有意在恩格贝搞太阳能汽车的开发。

  最近,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致信内蒙古自治区领导,认为沙产业是内蒙古的优势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沙产业是内蒙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钱老认为,沙产业是朝阳产业,中国的沙产业将创造上千亿产值。①

  恩格贝的经验和钱学森的信,给环境报道提出了新的视角和新的思路。过去,环境报道告诉人们的是,为了治理环境,我们花了多少多少钱。治理的力度与资金投入的多少成正比。今后,能否换一个角度,这种投入,同时又将转换成产出,最终还会成为一种新的产业。一种新的赢利,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点。

  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后期的一些报道,已经有了这种可喜的转变。从产业角度看待和从事环境报道,应该看做环境报道的新突破。

  恩格贝的治理有国际人士的参与。对于恩格贝的报道,许多记者从一开始就把这些内容纳入其中,这种思想的解放和心态的开放,是恩格贝典型报道的一个特色。

  日本鸟取大学名誉教授、沙漠绿化实践协会会长远山正瑛,是日本和国际上著名科学家,他于20世纪90年代初考察恩格贝之后,便带领他的中国沙漠开发日本协力队每年到恩格贝植树造林。他发誓余年治理开发恩格贝,死后要埋葬在恩格贝。在日本,他一边宣传恩格贝,一边为恩格贝募捐,动员日本国民每周少吃一顿午饭来资助开发恩格贝。先生的行动打动了成千上万的日本国民,他们纷纷组织起来,以各种方式支援恩格贝事业。日本最有影响的NHK电视台,在黄金时间6次介绍恩格贝沙漠开发规划。对于这位92岁的老人,人民日报记者是这样描述的:远山永远带着那顶遮阳帽,永远是一身工装,天阴天晴,永远是一双高腰雨鞋,腰带上滴里嘟噜,永远挂着剪理树枝的工具,手中也永远是一把明明亮亮的铁锹。工装的腿袋里,装着一台照相机,随时准备拍摄资料。右臂上,鲜艳的红袖箍,印着一行中国沙漠开发日本协力队几个耀眼的黄字。②

  在远山的支援下,1995年7月,恩格贝百万株植树工程顺利完成。接着,远山又发起了新的植树工程。在他的带动下,一批又一批日本志愿者来到了恩格贝。他们中间,有年逾古稀的退休教师,也有年轻的大学生,还有随父亲到恩格贝植树的少年。

  对恩格贝的许多报道中,记者都以崇敬的笔触热情报道了远山正瑛先生和其他日本国民来恩格贝参加治沙的行动。在环境报道中,这样充分和全面地报道国际力量参与中国环境整治,尚不多见。其实,以笔者之见,中国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由于资金不足与技术缺乏,是应该欢迎国际人士参与的。环境报道应该网开一面,呼吁国际力量的进入,并给予这些活动以充分的热情报道。当然,如果事关机密,必要的审查报批手续是不可省略的。

  总之,恩格贝生态示范区的典型报道给当前的环境报道提供了许多鲜活的经验和有益的启迪。环境报道已经成为我国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是专业报道的重要分支。它的思路中欧体育、规划、采访和写作,应该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我们期待着中国环境报道新的突破和新的繁荣。

  ②详见《人民日报》1998年10月19日。(作者为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从20世纪70年代起,环境新闻在全球迅速发展起来。目前,世界各国都出现了有自己特色的环境新闻网络;在新闻记者群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事环境新闻报道的;在不少新闻事业发达的国家,甚至成立有环境新闻从业人员协会。环境新闻作为一种题材,之所以能在新闻报道中占据如此特殊的地位,可以说是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结果。

  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 但也已觉察到环境问题的重要。十六大把环境保护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人大代表就绿色食品、环境安全中欧体育、生态保护、污染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提案和建议。因此媒体关于环境问题的报道就显得至关重要。目前,由政府机构和媒体策划组织的环境新闻报道活动,规模层次虽然不同,但年年都有,而且在全国各地非常活跃。各地区、各行业的环境事件和人物,早已成为新闻媒体争抢的热点。

  据笔者观察,中央一级的媒体,如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基本上每天都有关于环境问题的报道,另外国内还有一批关于环境问题报道的专业媒体,如《中国绿色时报》、《中国环境报》、《绿叶》杂志、中国环境保护网等,其他地方性媒体也对环境问题予以积极的关注。目前环境新闻的现状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报道的数量逐渐增加,媒体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分别在1995年、1996年、1997年、1999年4次对我国的环境新闻和媒体环境意识现状进行了调查。他们检索了6年的报纸,从中采集了近10.6万个样本。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媒体(不包括专业环境媒体)传播环境新闻的情况,1994年每报平均为125.2条,1995年为135.8条,1996年为250.8条,1997年为290.3条,1998年猛增到512.2条,1999年这个数字又改写为630.3条。1996年,被调查的70份报纸共发表环境新闻17555条,1997年被调查的76份报纸共发表环境新闻22066条,1999年被调查的75份报纸共发表环境新闻47273条。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媒体的环境新闻报道数量一直在持续、快速增长,媒体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渐加强。

  第二,关注的内容比较集中,基本上包括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两大方面。以《中国绿色时报》为例,2003年2月11日共8个版,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文章是关于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两大方面的,如《广州将加快林业公路硬化改造》、《山西救助落难野生动物》等。

  第三,环境报道的重点话题日趋凸显,即以水、树、噪声、食品和住宅安全、防止生物入侵等作为环境报道的焦点中欧体育。同样以《中国绿色时报》为例,绝大部分报道文章都集中在这几个焦点问题上。中国环境保护网上传的环境新闻也是如此,另外其他栏目当中,如环境公报、环境质量、污染防治、自然生态、各地环保也是集中于水、树、动物等几个方面。

  第四,积累了一些有效的做法与经验。篇幅大小根据内容轻重灵活掌握。重大的国家改造项目以及相关的重要政策、领导讲话,一般都是突出处理,重点报道,篇幅比较大。另外关系环境的重大问题或生态平衡的重大问题也会重点报道,如前不久食人鲳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对生物安全的强烈关注。食人鲳是生存于南美亚马逊河的一种肉食性鱼类。去年入秋以来,我国多地惊现食人鲳,在许多普通的花鸟市场就能买到,专家学者对此忧心忡忡。有关方面立刻作出了反应,许多媒体也作了连续报道,关注这一焦点。

  第五,着力引领和唤醒读者的环保参与意识。媒体之所以下大力量来组织环境新闻报道,其主要目的就是让人们认识到环境对于人类本身是多么重要,以使读者树立环保意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做到立场分明,对于破坏环境的人、事,要配合有关部门对其批评教育,对积极改正的事例一定要注意后续报道予以表扬;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好人好事要重点表扬。上海的《文汇报》有一个栏目叫《文汇时评》,发表了许多富有建设性意见的环保主张,如钱正英的《建设节水型社会》、曲格平的《师法自然,创建人类新文明》、沈骏的《向可持续发展要绿色增长》等。来自专家、群众的建议性意见和批评性意见,有助于提升公众的参与程度,这是环境报道中一个值得推广的经验。

  综观环境新闻传播的现状及特点,展望环境新闻的未来,我们看到:一方面,环境新闻报道领域日益拓展,报道内容日趋丰富;另一方面,环境新闻报道的形式日趋多样化,所使用的手段越来越先进。

  早期的环境新闻报道还仅仅局限于工业污染的某些领域,视野比较狭窄中欧体育,内容相对单调。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欧体育,环境新闻报道内容大大丰富,涉及工业污染的各个方面。从废水、废气、废渣到城市噪声,从内陆污染到近海污染,从城市污染到乡村污染,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到西部欠发达地区,范围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多。此外,生态建设也被纳入了报道的视野。从报道内容的性质来看,过去环境新闻的报道领域主要集中在环境政治领域,近几年则向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绿色教育、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环境哲学、环境文学等领域拓展,基本上涵盖了环保运动的方方面面。此外,还有许多话题,例如资源问题、环境科技与消费、环境意识与哲学、环境与发展、森林消失与保护、环境组织与活动、环保好人好事、农村环境问题、荒漠化等等,都是媒体报道的热点。

  由于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同时也由于大众传媒对环保运动进行了广泛而有力的干预,使得环境新闻与社会政治生活关系日趋密切:一个有关生态环境的新闻报道热点,同样也是社会舆论的焦点和政府议事日程的重点。例如,1987年的大兴安岭火灾,1998年的特大洪水灾害,黄河、长江、珠江、淮河、太湖的治理工作,我国全面禁伐天然林和在山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等等,既是政府和人民关注的大事,又是环境新闻报道的重点所在。环境新闻有力地推动着时代的发展,而时代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环境新闻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