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欧体育官网!
10年专注环保设备研发制造 环保设备系统设计\制作\安装一条龙服务
全国咨询热线:400-123-4567
当前位置: 中欧体育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山东举行中欧体育全省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

作者:admin 时间:2023-04-23 11:18:56 点击:

  中欧体育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于2023年2月7日(星期二)下午3:00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生态环境厅负责同志介绍山东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侯翠荣女士,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赵辉先生,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张金智先生,共同为大家介绍山东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等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前进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和汗水。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全省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等有关情况。

  202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密切协同各部门各方面,深入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PM2.5浓度连续三年以年均10.3%的幅度显著改善;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首次超过80%,黄河流域、南四湖流域优良水体比例首次达到100%;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总体满意度连续两年超过93%。

  一、主要环境指标持续大幅改善。2022年,全省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6g/m3,同比改善7.7%,威海、烟台、青岛、日照、东营、潍坊6市PM2.5平均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较2021年增加2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4.17,同比改善4.8%;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73.2%,同比改善2.1个百分点。全省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3.0%,优于国家下达的年度目标15.7个百分点,在上年度改善幅度全国第一的基础上,又同比改善了5.2个百分点;V类及以下水体连续两年保持清零。济南、淄博、枣庄、济宁、泰安、菏泽6市国控断面年度水质实现“全优良”。全省79处列入国家“十四五”考核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质效明显。我省在全国率先公开发布美丽山东建设规划纲要。生态环境部出台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赋予我省26项强力支持政策。在全国率先出台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办法,完善“五个等量或减量替代”政策体系。深入实施“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持续调整优化产业、能源、运输、农业投入与用地“四个结构”。全省累计233家重点排放单位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成交额56.09亿元,占全国累计成交额的半壁江山(53.55%)。制定实施省级生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在全国第一个出台金融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环保产业企业数量达到全国第一。

  三、黄河生态保护迈出坚实步伐。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十大行动”,创新开展省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督察。启动9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本底调查,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定位观测研究站和10个生物多样性养护观测站。以黄河流域为重点,开展固体废物非法堆放、贮存、倾倒和填埋点位拉网式起底式大排查。扎实推进黄河流域重要支流“一河口一湿地”建设,开工建设人工湿地40余处。全省8个县区入选全国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数量居全国第二,威海市好运角、德州市齐河县入选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四、治污攻坚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实施夏季臭氧污染治理帮扶行动,累计1.5万家(次)涉VOCs企业完成治理设施提标改造。坚持“车、油、路”统筹,联合执法检查抽测柴油货车21余万辆(次),编码登记非道路移动机械62.9万台,完成4000余台老旧机械报废更新试点。协同推动36个县(市、区)完成“两清零、一提标”任务。开展汛前河湖水质超标隐患排查整治和冬春季水质保障行动,发现并整改问题4142个。启动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全省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超过90%,其中黄河流域完成率达到95%;入海排污口已整治完成99.8%,提前超额完成80%的年度整治目标任务。中欧体育马踏湖摘取全国首批“美丽河湖”桂冠,灵山湾以综合成绩第1名获评首批国家“美丽海湾”。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将1924家企业纳入名录管理。新增5597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500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中欧体育生态环境部在济宁市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我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工作经验。全域启动“无废城市”建设,济南、青岛、淄博、东营、济宁、泰安、威海、聊城、滨州9市入围“十四五”时期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五、服务稳定经济大盘精准高效。遴选推介100个“抓环保、促发展”优秀案例,总结推广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出台实施生态环境领域稳增长20条措施,13项“抓环保、促发展”措施纳入省政府“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对22大类47小类的建设项目实行环评长期豁免管理,全省89.4%的环评项目仅需备案、无需审批。开通非“两高”项目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全省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1.2万个,涉及投资1.8万亿元。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13个项目入选国家和省级试点,总投资额600亿元以上。积极推进企业和园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我省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已连续3年超过1000家,新批准建设和命名12家生态工业园区。

  六、重点领域风险防范持续加强。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相关环保工作,所有医疗机构及设施环境监管和服务100%全覆盖,医疗废物、废水及时有效收集转运和处理处置100%全落实。创新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强化危险废物产生和经营单位源头管控,持续开展全员警示教育活动和集中治理专项行动,严防各类危险废物环境风险。制作《辐射事故警示教育片》,组织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及省内6400余家核技术利用单位相关从业人员共计10.4万余人观看,被生态环境部转发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学习借鉴。全面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完善省级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举办环境应急实兵演练,开展全省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

  七、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加快构建。出台了《山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修订了《山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抓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164项问题,已整改完成115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有序推进,赔偿案件数量和案值均为全国第一。在全国率先实现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全覆盖、全兑付。建立排污许可“一证式”监管机制,东营、临沂市排污权交易试点开启实质交易。实行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发放举报奖励资金1380万元,推动解决各类问题1万余件。优化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创新构建“互联网+”非现场执法模式,压减现场执法频次10%以上。联合法院建立“企业环保法律服务日”制度,首创“行政+司法”联动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面对面法律服务。

  2023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促进环境质量在连续三年大幅度改善的基础上保持稳定向好;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十大行动,努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样板区;扎实抓好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动出台《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精心筹备好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推进美丽山东建设加力提效。

  去年,山东省编制了全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请问,目前“无废城市”建设进展情况如何?

  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等18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我省高度重视,积极响应、主动推进,组织全省16市全部申报国家“无废城市”建设,济南、青岛、淄博等9市入选国家建设范围,入选数量居全国第2位。同时,立足我省实际,全域启动我省“无废城市”建设。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将我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列入2022年省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经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在全国第一个以省印发实施。16个设区市克服时间紧、任务重以及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完成了“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全部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

  二是强化制度引领。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将“无废”作为重要立法理念,修订了《山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实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全过程管控,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降低固体废物的危害性,最大限度降低固体废物填埋量,推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将“无废城市”建设等改革内容固化为法律规定。

  三是注重数字赋能。赴兄弟省份学习调研“无废城市”数字化建设及应用成果,结合我省实际,编制了我省“无废城市”信息平台建设方案,正在建立全省统一的固体废物信息化监管体系,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向信息化、智慧化管理迈进,实现固体废物产生、中欧体育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等全过程监控和信息化追溯,促进“无废城市”建设升级。

  2022年,我省环评工作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哪些成效?

  省生态环境厅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主动服务重大项目建设,自觉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考量,更好发挥环评要素保障作用,不断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工作有:

  一是服务重大项目有新突破。建立部省市三级环评服务重大项目清单和管理台账,逐一明确服务企业联络员,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指导企业在可研阶段同步开展环评编制。审批阶段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并联提速、即来即审,不断提升审批效能。2022年,全省共审批项目1.2万个,涉投资总额1.8万亿元,其中重大项目2024个,数量居全国首位。

  二是环评改革工作有新突破。扩大环评“打捆审批”范围;推动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对符合产业园区规划环评要求的入园建设项目进一步简化项目环评内容;督促全省所有产业园区编制年度跟踪监测报告并向社会公开,供入园企业免费使用。提前完成温室气体排放国家试点;率先完成可再生能源领域政策环评试点成果;全国16个“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城市,我省有5个,数量全国第一。

  三是环评监管工作有新突破。严把环评准入关,加强“两高”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依托大数据平台对“两高”项目实施全流程监管。积极做好沿黄重点地区合规工业园区和工业项目规范工作,完成50个合规工业园区、2200余个沿黄重点地区工业项目生态环境审核。严厉打击环评弄虚作假,落实环评分析比对预警机制,强化技术复核、现场检查等环评常态化监管,全省共技术复核环评文件1117份,现场检查环评单位900家次,对206家环评单位、270名编制人员进行了失信记分,切实在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

  入海河流和入海排污口作为连接陆海的关键节点,是陆源污染输入海洋的重要闸口。请问2022年山东在入海河流和入海排污口治理方面采取了哪些创新措施?

  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习关于山东要更加注重经略海洋的重要指示要求,把加快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作为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加强入海河流总氮控制和入海排污口整治,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稳定在90%左右。

  入海河流总氮治理方面,坚持“四个全”“五个统筹”,围绕“九个重点”,实施“六步工作法”,着力打造入海河流总氮治理“山东模式”。即坚持全流域徒步核查、全河段加密监测、全区域执法检查、全过程督导帮扶,统筹省市县、统筹上下游、统筹各部门、统筹生态环境监测执法督察管理等力量、统筹执法督导与专家帮扶工作,围绕涉氮企业、污水处理厂、农村生活污水、养殖、河道、闸坝、汛期管控、雨污分流、农田排水等9个重点,组织开展为期4个月的入海河流总氮治理省市联合行动。专项行动采取“徒步巡查摸底数、加密监测找重点、追根溯源查问题、厘清责任拉清单、精准科学定方案、执法督察抓督办”的六步工作法,累计巡河15000多公里,加密监测3125个点位,获得数据14909个,排查出入海河流总氮污染问题2469个。目前,已完成90%的问题整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城市建成区“两清零、一提标”工作进度明显加快,污水处理厂运行水平显著提高。

  入海排污口整治方面,创新实施“红旗”“蜗牛”榜激励机制,坚持进度和质量双控,组织对已完成整治的入海排污口开展“线上线下”逐口核查,鼓励实施入海排污口监测试点,既加快了入海排污口整治进度,又提升了入海排污口整治质量。中欧体育截至2022年底,全省已整治入海排污口20882个,占全部入海排污口的99.8%,超过年度整治任务19.8个百分点。同时,把入海排污口整治与促进海洋绿色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引导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由“大引大排”向节能减排转变、由单层养殖向多层养殖转变、由单一养殖向种养结合转变、由无序排放向集中管理转变,多措并举推动海水养殖尾水排口整治。

  近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东省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方案》。请问方案出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有哪些创新举措?对水环境质量的提升改善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入河入海排污口一头连着河湖库海,一头连着生产生活,是打通岸上和水里、陆地和海洋的关键环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改革工作。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2022年12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又接续印发了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及监督管理的任务要求。

  为严格贯彻落实相关要求,结合山东实际,省生态环境厅广泛征求了省有关部门、基层生态环境部门意见建议,在前期全省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的基础上,起草形成了《山东省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方案》,并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

  《工作方案》主要分为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三个部分。总体要求方面,提出建立健全动态排查、规范整治、科学监管、全方位保障的排污口长效管理机制,明确了2024年6月底前完成黄河流域、南四湖流域入河排污口及全海域入海排污口整治,2025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省入河排污口整治的任务目标。重点任务方面,明确了深入开展排污口排查溯源、实施排污口分类整治、加强排污口监督管理等“三大类”“十小项”重点任务,创新提出了开展小清河流域排污口监测监控试点等一系列任务举措,实现入河入海排污口“查、测、溯、治、管”全覆盖。保障措施方面,从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资金保障、严格责任追究、强化公众监督四个方面,提出了强化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的保障措施。

  下一步,省生态环境厅将会同省有关部门,指导各市切实抓好《工作方案》落实,有效管控入河入海污染物排放,实现“受纳水体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单位”全链条管理,推动流域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助力全面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近期,山东印发了《低挥发性原辅材料替代企业豁免挥发性有机物末端治理实施细则(试行)》,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为助力企业纾难解困,加快推进我省原辅材料替代工作,我厅印发了《低挥发性原辅材料替代企业豁免挥发性有机物末端治理实施细则(试行)》。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实施细则》的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规范了企业申请豁免政策的具体条件。近年来,国家和省在多个工作方案中提出了源头替代后可以豁免挥发性有机物(VOCs)末端治理的鼓励政策,但是因为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部分地区在落实这项政策时,存在不会用、不敢用、不能用的情况。这次我们在《实施细则》中规范了三个豁免条件。这样,企业在进行源头替代改造时就有了可以对照的标准,生态环境部门也有了监管的方向。

  二是明确了企业申请豁免政策的途径。之前,各地在落实豁免政策时,到底谁去审核、谁去同意、同意后如何监管等,都没有统一的要求。这次我们在《实施细则》中明确了企业申请豁免政策的具体路径,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部门分工明确,共同推动豁免政策的落实。同时对于豁免后的企业也建立了一套监管的长效机制。

  三是助力了企业纾难解困。企业完成源头替代后,现有企业可以将废气治理设施停运,新建企业可以不再配套建设废气治理设施,进而降低企业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为企业纾难解困的有力措施。同时,根据调研,企业在完成源头替代后,工作场所空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和乙酸丁酯等浓度极低或未检出,工作场所无明显异味,职工工作舒适性相对更高。

  四是减少了污染物排放。经现场检测,如果企业使用溶剂型涂料、油墨等高挥发性原辅材料,车间废气浓度一般高于相关标准数倍,必须经处理后才可排放。而完成低挥发性涂料替代后,大部分车间废气未经治理设施即可远低于相关标准排放限值。

  当前,山东正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各项措施。请问,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在支持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群众满意度方面有哪些做法?

  过去一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将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考量,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推出了一揽子惠企纾困政策。

  一是常态化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全面推行以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为基础的差异化执法,对执法正面清单内企业减少现场检查频次;动态调整清单,符合条件的省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市级以上重大项目、“瞪羚”“独角兽”企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应纳尽纳。目前全省清单内企业已达3501家,数量稳居全国前列。

  二是全国首创环境问题整改非现场执法新模式。开发智慧监管系统企业服务端,引导全省11.8万家企业上线企业服务端,线万多次,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简化了企业办事程序,得到企业一致好评。

  三是修订《山东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在裁量计算公式中增加修正裁量系数,包括当事人整改情况、补救措施、配合调查情况、违法次数等,以“过罚相当”为导向强化精准执法。扩大不予处罚清单,新增6种不予处罚情形,全年共减免处罚1368家次。发放“送法入企”服务手册14万余册,推动企业落实治污主体责任和绿色发展。

  下一步,我省将不断强化执法服务效能和质量,为支持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群众满意度贡献更多环保力量。

  2022年,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在促进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省生态环境厅深入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中欧体育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一是细化任务措施,积极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印发实施《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认真落实生态环境部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工作专班,全力推进先行区建设。

  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和示范引领,全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保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环保专项金融支持资金落地生效。制定13项政策措施纳入省政府“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编制印发《“抓环保 促发展”100例》,总结推广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三是加强环评服务和要素保障,积极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建立2022年环评服务重大项目清单和管理台账,对22大类47小类建设项目实行环评长期豁免管理,试点实行“打捆”审批,开通非“两高”项目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在全国率先出台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办法,完善“五个等量或减量替代”政策体系。在全国率先建立省级环保金融项目库,实现入库项目金融机构对接全覆盖,已对入库项目提供授信253.4亿元、发放贷款104.3亿元。

  四是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培育壮大新动能。组织开展生态环保产业统计调查,制定实施生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我省环保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将参加生态环保产业统计调查的3600多家环保企业全部纳入金融辅导,银行已为环保企业授信237亿元。组织开展环保管家、环境医院试点,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市场化、专业化水平。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试点项目总投资额达到600亿元以上。

  五是深入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清洁生产,不断提升园区和企业绿色发展水平。新批准建设和命名12家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组织开展年度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我省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已连续3年超过1000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二。率先在全国开展省级整体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并给予财政奖补,在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名单中,我省试点数量居全国第一。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生态环境保护宣教中心张素华,联系电线。